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 > > 正文

如何科学有效防酷暑?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3-07-27 19:19:59

7月2日,北京一名48岁地接导游,带团游览时中暑送医,抢救无效离世。后经医院证实,该导游患上了热射病。


【资料图】

连日来,全国多地高温天气持续强袭,“热射病”一词频现报端,引发公众广泛关注。

什么是热射病?它到底有哪些危害?高温酷暑,怎样做好个人防护,才能避免此类悲剧再次发生?《民生周刊》记者采访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急诊科主任刘波。

刘波,从事急诊抢救、重症监护工作20余年,多次参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救治工作,参与《心肺复苏》《罗森急诊医学》《危重症的研究进展》等多部论著的编著。他表示,热射病是一种致命性急危重症,发病率较高,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

导游中暑离世

7月2日,北京导游龚哥,在带团游览时因中暑送医,经抢救无效离世。龚哥从事导游工作20余年,同事和朋友都亲切地叫他“龚哥”,此前为专职出境游带队导游,后转接国内团。

当日清晨,龚哥带着研学团从酒店出发,前往颐和园游览。他们选择的旅游线路是从颐和园东宫门进,再从东宫门出,全程步行大约1.5公里,游览时长约两个小时。

中午12点左右,研学团从颐和园出来,乘大巴前往饭店。在此期间,大巴司机发现龚哥状态不好,已经昏迷,便拨打急救电话。送医后,龚哥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死亡原因是热射病。

最近一段时间,北京等多地进入“烧烤模式”,出现多例热射病确诊和死亡病例。6月16日晚,一名57岁女性因热射病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经过近7小时抢救后不幸离世。

北京6月曾创下连续3天最高气温突破40℃的历史纪录,与此同时,暑期游客数量骤然上升,旅游市场持续升温。

针对于此,北京市旅游行业协会发出紧急通知:提醒游客和旅游行业从业人员要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保持充足的休息和补水,备好防中暑药品,导游员不带病上团,以确保自身健康安全。

同时,北京市旅游行业协会也呼吁景区尽其所能,为游客、导游、旅游大巴司机提供防暑防晒设施,备足应急物料。

▲刘波为患者诊治。

死亡率高

高热、无汗、意识不清、恶心呕吐、心率加快、皮肤发红、呼吸急促、肌肉痉挛……高温酷暑下,当身体出现这些症状需要引起重视,可能就是中暑前兆。

据刘波介绍,自6月以来,北京佑安医院接诊中暑相关病例明显上升,主要为户外工作者,中暑以热痉挛和热衰竭为主。

“人体长时间暴露在高温、高湿、无风的环境,再叠加剧烈体力活动、饮水不足、睡眠不足、自身原因等,这些都是导致热射病的主要元凶。”刘波说。

热射病有哪些临床表现?

首先是核心体温持续升高,甚至超过40℃。一般来说,体温测量可通过腋下、口腔、耳朵及直肠4个部位测量,其中,直肠体温最接近人体核心温度。

其次,在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方面,伴有嗜睡、昏睡、意识障碍、谵妄、癫痫、意识丧失等症状。

最后,还可能出现其他神经系统性问题:构音障碍、共济失调、幻觉幻听、感知障碍、去脑强直等症状。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一种因高温而引起的体温调节功能失调的疾病,热射病即人体热量过度积蓄,无法有效散热,可导致神经系统受损、肾衰竭、横纹肌溶解等表现,部分患者患病后可能出现大脑功能障碍,如记忆、学习与表达能力受损等后遗症。

预防是关键

炎炎夏日,很多劳动者默默坚守在工作岗位,挥洒汗水,保障城市运转和市民生活。

他们中,有穿梭在街头巷尾的快递员,有保持城市道路整洁的环卫工,有维持交通秩序的交通警察,有抢收早稻、抢插晚稻的农民,也有奋战在施工一线的的建筑工人……

预防是关键。刘波提示,对于户外劳动者来说,首先需要做好各项防晒措施,尽量避免在烈日下户外活动,避开中午高温时段,随身携带防暑药品,如藿香正气水、风油精、清凉油等。另外,及时补充水分,保持充足睡眠,注意劳逸结合,保持清淡饮食,避免大量饮酒。

“对于中暑患者,应尽快转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脱去外衣,保持患者呼吸通畅。迅速给患者物理降温:用湿毛巾、冰块或冰袋放在患者额头、脖子下面、腋下、腹股沟、大腿根部。用酒精擦拭患者全身,直至皮肤发红,帮助散热。及时补充淡盐水或者含电解质的水分。对于昏迷不醒的患者,尽快拨打急救电话。”刘波说。

针对部分患者中暑后抽搐不停,要时刻防范其造成自我伤害,不要强行喂水。如果患者发生呕吐,要帮助其翻身侧躺,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

此外,刘波指出,室内中暑同样要引起重视。夏季炎热,室内通风不畅,容易形成一个封闭闷热环境。所以,要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对于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慢病患者等人群,尽量减少外出。必须外出时,尽量选择早晨或傍晚时段。同时,做好各项防护措施,打遮阳伞、穿防晒衣、戴遮阳帽,减少烈日下户外逗留时间。

(□ 《民生周刊》全媒体记者 贾伟)

关键词:

精心推荐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