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连升四位,全国“十强区”苏州吴江强在哪?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位列全国百强区第八!
在8月8日公布的“2023赛迪百强区”榜单上,苏州市吴江区排名全国第八、江苏第一,全国排名比去年攀升一位。自2021年连升两位进入全国百强区前十以来,吴江在三年时间里全国排名连续攀升四位,稳居全国百强区第一方阵。
【资料图】
这也意味着,在经济实力、增长动力、内生支撑、区域能级和共享发展等方面,吴江继续保持着高质量发展势头。统计公报显示,2022年,吴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31.97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6.06亿元。
践行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改革释放澎湃动能
2022年是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三周年。
在这个“家门口最大的历史机遇”上,吴江被赋予了生态优势转化新标杆、绿色创新发展新高地、一体化制度创新试验田、人与自然和谐宜居新典范的战略定位,作为“先手棋”和“突破口”,扛起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最前沿的历史使命。
7月31日,沪苏湖铁路盛泽站混凝土主体结构封顶。(王子缘摄)
一体化示范区三周年建设成果获国家发改委“成绩斐然、亮点纷呈、成效显著”的高度肯定。以“轨道上的长三角”为例,2022年,沪苏湖高铁全面进入架梁建设阶段,通苏嘉甬高铁、沪苏嘉城际铁路、苏州南站枢纽及集疏运系统、盛泽站配套工程开工建设。吴江还聚焦“不破行政隶属,打破行政边界”,深化一体化制度创新,推动“跨界联合河长制”在多地实施和复制推广。
吴江率先探索的“工业生态‘数字管理’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获评“中国改革2021年度县级特别案例”,“商事制度改革”等5项工作获省落实重大政策措施成效明显地方激励表彰。开展“长三角示范区(吴江片区)高质量发展建设用地规模周转池”试点也获得各方好评。
深化“放管服”改革之后,在吴江开办企业半天办结比例达88%。吴江还在全省率先构建区镇村三级“刷脸可办”服务体系,全年近1/3的新拿地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优越的营商环境让吴江成为创新创业的热土,2022年,吴江新增市场主体2.98万家,累计达26万家。
聚焦示范区“五大经济”,吴江坚持以项目化推动一体化,以一体化推动高质量,加快推进恒力国际新材料产业基地等项目建设,与上港集团合作建设现代供应链产业园,一体构筑以公路、铁路、港口为支撑的现代供应链体系。
此外,吴江紧扣环太湖科创圈、吴淞江科创带战略机遇构建崭新布局,以“新中心、新产业、新江南”为定位,全力将太湖新城建设成具有苏州标识性的城市高端功能区和新时代典范城区。
聚焦实体经济,催生第四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吴江靠实体经济起家,也始终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2022年,吴江106家新材料企业合计实现工业产值1078亿元,同比增长4.4%。经过多年努力,吴江诞生了继电子信息、丝绸纺织、装备制造之后的第四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新材料,实体经济实力再次跃升。
澳盛科技车间。(资料图)
在新材料产业集群培育过程中,类似澳盛科技、凯伦股份这样的“隐形冠军”悄然问世。以澳盛科技为例,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不仅在碳纤维复合材料上有独特优势,还在轨交、装备等领域开展了前瞻性研究,实力不容小觑,发展后劲十足。
吴江的最大优势在民营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也来自民营经济。2022年,吴江作为全省民营经济“领头羊”的优势再次得到巩固。恒力、盛虹再度上榜“世界500强”,亨通等4家企业上榜“中国500强”,通鼎等6家企业上榜“中国民企500强”。在不久前公布的2023《财富》世界500强最新排名中,盛虹较上一年度跃升了19位,以年度营业额612.51亿美元排名第222位。
2022年,位于盛泽镇的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中试基地投用,江苏省海洋信息技术与装备创新中心成为全市第二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迈为股份获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这是吴江第11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技术中心数量列全国区县首位。
数字经济是新赛道,推动数实融合是制造业升级必由之路。2022年,吴江全力打造长三角工业互联网创新示范基地,长三角示范区(吴江)算力调度中心项目落地,“智改数转”实现规上企业全覆盖,新增省级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2家、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3个、智能工厂3家、智能车间19家,获评全国工业互联网推动数字化创新领先城区,入选省首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地区。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共建共享品质生活高地
市民在万公堤景区游玩。(全成摄)
到东太湖生态园走走,去万公堤景区逛逛,在阅湖台边上欣赏美丽夜景……如今,生活在吴江,就好像生活在一个花园城市里。“乐居在吴江”,不仅是一句漂亮的广告语,也正在逐步成为现实。
“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吴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拓展公共服务,努力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区百姓。2022年,吴江民生支出20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超过82%。
最能体现获得感的是老百姓的收入。统计显示,2022年吴江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7.95万元、4.34万元,增长3.6%、5.7%,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同时,还发放困难人员救助金、物价上涨动态补贴超1亿元。
教育和医疗是民生热点,也是公众关注的焦点。2022年,吴江完成新建学校8所、改扩建4所,新增学位7000个,进一步满足了吴江市民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的需求。值得一提的是,我国首个以“未来”命名的大学校区——苏州大学未来校区正式开学,333位未来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大二学生入住。此外,汾湖高级中学晋升省四星级普通高中。吴江还推进区中医医院异地新建项目,并新改扩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个,全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率超96%,同时实现赴上海就医医保免备案不降比例直接结算。
在2022年群众安全感测评中,吴江列全省县(市、区)首位,成绩来之不易。吴江在全国率先建立区域一体化行政执法协同机制,还获评全省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暨指挥中心建设先进单位。去年,吴江大力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大灶”和“百日攻坚”行动,累计排查企业、重点场所24.6万家次,整治风险隐患1.48万个,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53.8%和80.8%。
关键词:
上一篇:科大国创定增募不超8.12亿获深交所通过 国元证券建功
下一篇:最后一页
精心推荐
- 去年京津冀工信部门推进签约570多项高端高新项目
- 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指数增长迅速
- 1至2月河北省工业生产平稳开局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0%
- 浙江绍兴15日0-21时新增41例确诊病例
- 沈阳大气优良天数达近5年来最好水平
- 辽宁实行市级政府集中监管 首站定点冷库加强疫情防控
- 辽宁省25个博士后团队冲刺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
- 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大营镇大营新村调整为中风险地区
- 云南哀牢山4名地质调查人员因公殉职原因查明
- 全国首部涉及“非现场执法”的法规施行 浦东新区打造引领区数字化城市治理样板
- 杭州一封控小区完成第三轮核酸检测 前两轮检测均为阴性
- 集采未中选药品现在怎么样了?这组数据告诉你
- “海归”博士后王暾:专注灾害预警科技创新 打通灾害预警“最后一公里”
- 福建宣判一起涉恶案件 10人犯罪团伙强迫交易、非法采矿获刑
-
中新网郑州12月15日电 (记者 韩章云)针对近日网友实名举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太康县支行员工夏某华吃空饷一事,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河南省
-
中新网宿迁12月15日电 (记者 刘林)“房子干净又敞亮,社区漂亮又整洁。”15日,家住江苏宿迁牛角淹社区的袁有亮谈起新家,兴奋的心情
-
中新网通辽12月15日电 (记者 张林虎)15日,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左后旗公安局获悉,该局打掉一个帮助网络犯罪转账的“跑分团队
-
中新网安徽阜阳12月15日电 ( 成展鹏)12月15日,规划占地面积2500亩、投资总额75亿元的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保兴医药健康产业园内一片繁
-
中新网杭州12月15日电 (郭其钰 张益聪)从焦虑不安到互帮互助,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凯旋街道新城市广场B座里的257人经历了难忘的72小时
X 关闭
X 关闭
产业
-
不用跑北京 在家门口也能挂上顶...
日前,我省首个神经疾病会诊中心——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河北医院...
-
“十四五”期间 河北省将优化快...
从省邮政管理局获悉,十四五期间,我省将优化快递空间布局,着力构...
-
张家口市宣化区:光伏发电站赋能...
3月19日拍摄的张家口市宣化区春光乡曹庄子村光伏发电站。张家口市宣...
-
“张同学”商标被多方抢注 涉及...
“张同学”商标被多方抢注,官方曾点名批评恶意抢注“丁真” ...
-
山东济南“防诈奶奶团”花式反诈...
中新网济南12月15日电 (李明芮)“老有所为 无私奉献 志愿服...
-
广州新增1例境外输入关联无症状...
广州卫健委今日通报,2021年12月15日,在对入境转运专班工作人...
-
西安报告初筛阳性病例转为确诊病例
12月15日10:20,经陕西西安市级专家组会诊,西安市报告新冠病毒...
-
广东东莞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例 ...
(抗击新冠肺炎)广东东莞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例 全市全员核酸检测...
-
中缅边境临沧:民警深夜出击捣毁...
中新网临沧12月15日电 (胡波 邱珺珲)记者15日从云南临沧边境...
-
“土家鼓王”彭承金:致力传承土...
中新网恩施12月15日电 题:“土家鼓王”彭承金:致力传承土家...